您的位置:首页 > 美食 > 正文

德国“维修咖啡馆”变废为宝

2021-12-02 15:25: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7869   会员投稿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娟】如今,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东西一过保修期马上就坏了。如果去专业维修机构修理,有时比买新的还贵,在德国这样人工费用高昂的国家尤其如此。因此,用坏的东西不得不无奈扔掉,维修成了一件不切实际的事。不过近年来,德国的“维修咖啡馆”(如图)让人们又重拾维修这个“过时”的习惯,人们拿着家里坏了的物件去碰碰运气,若修好了既能变废为宝,省下买新东西的钱,又可以避免浪费资源、制造垃圾和污染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维修咖啡馆”有800多个

第一家“维修咖啡馆”于2009年诞生在荷兰,传到德国后才真正做到了遍地开花。目前,德国有800多个在册的“维修咖啡馆”,这一数字在重视环保的欧美发达国家中是名列前茅的。德国近年着力发展可持续和循环经济,“以维修取代丢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德国专门设立了名为“维修倡议”的网络平台,由基金会运营,汇总了全国运营中的“维修咖啡馆”信息,并为新成立的“维修咖啡馆”提供帮助和建议。

“维修咖啡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咖啡馆,而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活动形式和聚会场所,通常由社区、教育机构、当地社团等发起。有趣的是,“维修咖啡馆”的主业不是“咖啡”,而是“维修”,由掌握修理技术、擅长解决问题、乐于回馈社会的师傅在这种特殊的咖啡馆里“坐诊”,志愿者作为帮手从旁协助,附近居民则把家里坏掉的物品拿来“问诊”。咨询和修理服务是免费的,如果更换零件也仅需支付成本费。不过由于不一定能够修缮如初,所以决定修理前还要签署一份免责声明。

一种社交生活方式

“维修咖啡馆”之所以叫“咖啡馆”,正体现了欧洲传统咖啡馆普遍具有的社交功能。“维修咖啡馆”的场地多安排在社区和邻里活动中心,也为居民们创造了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和互帮互助的好机会。“维修咖啡馆”通常每月只举办一至两次,但有修理需求的居民很多,因此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时间。活动现场一般会特别设置非商业性质的咖啡吧台,在等待师傅检修期间,客人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吃块蛋糕,或者跟着师傅学点修理知识,甚至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完成修理工作。有时候,附近居民即使没有什么要修理的东西,也愿意到“维修咖啡馆”来坐坐,和其他邻居聊聊天,或者给师傅打打下手,在帮助他人和接受帮助的过程中,总能收获来自陌生人的信任与感动。

疫情时期,很多“维修咖啡馆”为了保证卫生安全而暂停营业,在居民们的呼吁下,也有一些“维修咖啡馆”推出了线上服务。“维修咖啡馆”还提供电钻、车床、抛光机、焊台等电动工具以及小型手动工具,居民可以借用工具尝试在家自行修理旧物件,出借期限为7天,需使用身份证登记并交付押金。

重在培养物尽其用意识

每个“维修咖啡馆”的活动日期和频率不一样,侧重主题和业务范围也各异,常见的包括家用电器类、厨房小电器类、电子产品类、机械类、木工类、缝纫类等,相应也会有电工、木匠、自行车修理工、裁缝等不同专业的师傅。因此,在带上旧物件前去现场修理时,最好提前查阅“维修咖啡馆”的主页或打电话询问一下,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对口的地点,以免白跑一趟。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有一些“维修咖啡馆”设立在科研机构和图书馆的“创客空间”里,它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开发出了诸如“3D打印”这样科技含量更高的修理方法,主要用于制备那些市面上很难买到或价格过于昂贵的零件。在环保方面也有考量,比如柏林潘科区的“未来实验室”,尽量避免使用3D打印机常用的塑料材质,而是特意采用了可生物降解材料。

免费的修理服务会不会跟专业维修机构形成竞争,其实恰好相反。因为光顾“维修咖啡馆”的人通常并不打算去维修店花一笔昂贵的修理费,而是准备直接扔掉那些坏了的东西,他们只是出于好奇才到“维修咖啡馆”看看还有没有挽救的可能。而“维修咖啡馆”存在的目的也不是简单地为了修好每一件具体的东西,而是要唤起人们对于维修的记忆和物尽其用的意识。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旅游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