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专业增减背后:一场学术和市场的博弈

2022-08-11 16:47:00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7401   

近十年来,工科新增专业增加最多2017年以后,伴随着新工科建设步伐的加快,交叉学科性强,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工科专业比例逐渐上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生物医学和健康服务等相关专业也受到重视

最近几天,安徽省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学科结构改革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招生规模,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低于60%

该消息随即登上热搜虽然有声音认为仅以就业率来决定专业生死是科学的,但高校专业的增减也引起了公众的讨论和思考

事实上,在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消亡的背后,高校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同时也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近十年来,工科新增专业数量增幅最大2017年以后,伴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加快,交叉学科性强,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工科专业比例逐渐上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生物医学和健康服务等相关专业也受到关注

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性显著增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曾经说过

1年独立设置权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共有265个新增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新增本科专业1.7万个,取消或停止1万个。

但本科专业的增减与高校自主专业设置权不无关系。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原则和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次年,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进行改革试点,允许其以备案制形式自主设置本科专业

以此为起点,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专业自主权下放已经持续了21年。

2012年,教育部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条例》中进一步下放了专业设置自主权。

《规定》提到,专业设置应当积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可以按照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设置自己的专业,也可以在目录外申报新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被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

这也被业界认为是近十年来我国高校专业自主权下放的重要一环。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俊曾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专业管制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国家严格控制和统一高校专业设置,90年代,高校专业设置权开始受到重视,相关部门权力逐渐下降,专家权受到重视,本世纪以来,相关部门的控制权与高校的自主权之间存在博弈,自主权逐渐下放。

根据上述《规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每年集中一次。

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结果显示,全国高校新增本科专业31个,涉及行星科学,智能地球探测,航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前沿专业

同时取消804个专业,创历史新高,理由是生源不足,教学质量低,就业质量差。

近五年取消最多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与信息与计算科学。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6年,新增了大量商务英语,酒店管理,财务管理等传统热门专业2017年后,新增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等,新增速度快于传统专业

与工科类不同的是,在新增专业上,文学类从2020年开始缺位,历史类从2016年到2019年连续四年空白期,哲学类在新目录颁布后10年内关停。

人才缺口催生新专业。

根据消息显示,教育部正式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五年来新增最多的专业。

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也是高校年复一年争相开设的专业。

事实上,直到2019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人工智能才作为独立专业被纳入随即,全国约180所高校第一时间增设了该专业

今年7月,百度搜索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2022高考搜索大数据资料显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成为2022年第一热搜同时,该专业连续三年位居高考专业热搜榜第一今年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54%

工程,电气工程,大数据等专业紧随其后,搜索热度明显上升。

这些近几年新增的专业,大多与新工科有关。

工程新概念始于2016年6月,mainland China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在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获得国际认可这意味着mainland China的工科本科学历将被美,英,澳等华府协议的正式成员所承认该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制度六个协议中最权威的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新工程应运而生。

新工科以新兴产业为基础,在传统信息四大主体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了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相关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这些势头强劲的新增专业,也是目前就业市场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

根据CCID智库2019年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中国大数据核心人才缺口将达到230万同时,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就业形势分析报告》,预计5年内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将达到900万人

淘汰并不容易。

与设专业相比,取消专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专业淘汰的指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指标是就业率其实这也是很多高校在评价一个专业时最倾向于参考的一个指标

2021年,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中也提到: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及时减少和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此次,安徽省已连续三年暂停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招生。

这样做的高校不在少数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专业红黄牌预警机制的高校之一,昆明理工大学最初的政策是根据专业第一志愿率和第一就业率进行综合排序,对排名靠后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给予黄牌警告的,给予红牌,停止招生

2017年,校对的红黄牌评价体系进行了大幅调整,相关指标由原来的3项扩大到15项,包括专业志愿,教学条件,教学改革,学习效果等一系列内容。

2021年,33所高校取消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当年取消最多的专业该专业可授予管理学或工程学学士学位,前者侧重于信息系统管理,后者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33所大学中,有25所将其归类为管理类

近五年来,公共管理高居本科专业撤销榜榜首,且数量逐年增加。

职业的另一端是就业,它是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诞生的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可是,最近几年来,该职位的社会需求一直在减少,2019年比2018年减少31%,2020年比2019年又减少37%。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饶嬿婷课题组自2013年开始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合作,对专业学科调整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她在给《法治周末》记者的回复邮件中称,政府给予一定放权后,部分高校确实存在类似一窝蜂设置专业的情况

饶嬿婷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仅与自身的学科特色和办学方向密切相关,还要考虑到高校驻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区域内高校相近专业的分布情况。

高校受自身条件限制,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很难获得这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以社会需求和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为高校做好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信息服务饶嬿婷说

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专业的通知》,其中也提到,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本科专业要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避免同一地区出现大量过热专业。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旅游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