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超4亿人“灰头土脸”,沙尘暴波及至少20个省份!?今年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

2023-04-16 16:22:29   来源:金融界  阅读量:6262   

本该是春风十里、莺歌燕舞的时候,谁成想变成了黄沙满天飞。

这场沙尘暴自北向南一路肆虐,在越过长江之后,黄沙已抵达江南南部,波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影响人口已超4亿人,涉及至少20个省份。

而这场沙尘暂时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中央气象台4月13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大风和传输影响,预计4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陕西中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河南北部、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沙尘暴。

01今年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沙尘天气频发,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常年同期的沙尘过程次数大约是5至6次,今年沙尘数量、频率和强度都是近几年之最。

而北京3月以来至4月9日已出现3次沙尘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3月10日至11日、3月14日(扬 沙)、3月22日(沙尘暴),这次过程已是今年第四次沙尘天气。更离谱的是,眼下这轮沙尘天气还没完全结束,冷空气又把新的“风沙套餐” 快递来了。13日至14日,北方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今日早间北京发布天气预报,预计这一轮沙尘影响彻底消除要等到15日周六了。

02沙尘暴因何而起?都是“邻居”闹的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近期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沙尘天气偏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中,一个原因是下垫面利于沙尘活动。“2022年蒙古国降水较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盖较差。今年3月份以来蒙古国的南部和我国的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5—8度,尤其是3月初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回暖天气,这次回暖天气导致冻土层沙土快速融化,同时沙源地基本无降水过程,地表无积雪覆盖,大范围的地表裸露,有利于沙尘活动。”

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传输。据悉,今年蒙古气旋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较多,在冷空气东移南下过程中,强烈的大风,为沙尘粒子的卷扬进入高空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在高空西北气流的作用下,大量沙尘粒子向下游传输沉降,叠加内蒙古本地的沙源,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至于当前沙尘天气是否比过去更多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表示,看待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更大的一个时间尺度去看。实际上,从2000年以来,我国大范围的沙尘暴次数是呈现出减少趋势的,但从近些年来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尘次数比常年同期略偏多。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表示,今年冷空气比较活跃,因此未来还会有冷空气活动。但是否还会起沙形成沙尘天气,主要取决于冷空气活动主体活动的位置是否经过沙源地的位置上。受季节影响,植被恢复、降水区域也会相应增加,那么沙源情况也会相应减弱,虽然未来冷空气活跃,但沙尘天气的频率将呈下降趋势。

03沙尘暴源头在蒙古? 情况更加严重

而在沙尘暴的源头蒙古国,情况则更加严重:今年3月就开始的沙尘暴,已造成当地房屋和蒙古包损毁,部分地区供电被迫中断,牧民被困,无法出行。

蒙古国曾有80%的国土被草原覆盖,但目前超过7成的草原已遭到破坏。这十多年来,蒙古国土壤荒漠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加之春季气候干燥少雨,其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较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3倍,远远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过度放牧的生存模式,加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导致蒙古国的草原退化加剧,这也反过来进一步导致饲料短缺,导致蒙古进入了恶性循环。

《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表示:“过去20年,蒙古高原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陷入了‘高温—干旱—酷寒’的四季循环。加之过度放牧和疏于治理,蒙古高原生态很可能已经迈过了可挽回的平衡点。”

04沙尘防御指南

沙尘天气是指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

沙尘天气等级主要依据沙尘天气发生时的水平能见度,同时参考风力大小进行划分。沙尘天气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五个等级。

扬沙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1.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2.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

3.把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影响的室外物品;

4.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旅游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